2026除夕魚麗菜單
彷彿鬧鈴響了,冷空氣才登陸,除夕菜單詢問度即升溫。各種形式上的,一年中之最豐盈,沒有誰能等閒視之。
我們有兩位好朋友的家庭,因為離別和病痛的翻覆無常,年夜飯的餐桌即將有別於以往。決定和誰一起在哪裡吃飯,吃些什麼並且同聲說多麼好吃,這樣的幸福,原來是有限額的啊。那些真正值得珍惜的,像沙金一樣被篩出來。
2/16(一)除夕僅供晚餐,2/17(二)大年初一店休,2/18(三)初二~2/22(日)初六,年節照常營業。
訂位可私訊專頁,我們會在空檔回覆。若不喜數位工具,電話訂位請在下午14:30~16:30撥打。非當餐訂位,請避免在供餐時間撥打電話,火急火燎的時候,難以完善處理。
|2026除夕魚麗菜單|

桂花鹹水鴨
桂花鹹水鴨之於魚麗,等同於學藝的歷史,也等同於創業的歷史。拔毛是第一道檻,明目定睛耐心守恆逐一潔淨。炒鹽以火候昇華香料的馨逸,抹鹽以手感決定鹽漬風味。以蒸烹保留細嫩口感和原味原形,使用家傳三代的竹製蒸籠,由嘉義鹿草匠人黃復興師傅經年維修。做工繁複,需時入味,是飲饌工藝化的代表作。一隻鴨最純淨的味道,讓鹽巴來襯托。

蓑衣黃瓜
蓑衣黃瓜盤成蟠龍,職人刀工蛇腹切,落刀不語修身養性。鮮脆爽口兼濃郁開胃,醬油、花椒油、米醋,辛香共和,專司解膩之職。

水晶牛肉凍
參考台灣一代烹飪教母傅培梅食譜,香料單純,講究食材火候的直球對決風格。取彰化花壇源興醬油混豆製麴二重釀層疊豐美的熟成風味,混西螺瑞春台灣好醬黑豆甕釀的香醇純正,選牛腱小火慢燉三小時。為保晶瑩剔透,彰顯「凍」之微言大義,須以文火燒煮,耗時費工。必須燉得酥爛,燉得膠質盡出,方能撕剝入模,澆注精鍊的湯汁,等候時間的魔法點石成金。肉凍類的菜餚,初嚐多覺特別,鍾愛者形容是「好吃的藝術品」。

蘇式燻魚
魚麗親炙葉林月英女士,採用台北永福樓創辦人葉信清先生的家傳私房食譜。名為燻魚,實則與煙燻毫不相干。以醃漬、油炸、回鍋收乾、冷藏靜置的烹調手法,創造煙燻的口味,是一道靠時間成就的菜,工序繁複耗時,選料、火候、調味,樣樣是門檻。已逝年代的回首之姿,示我們以流年風華,昔時獨步全台的江浙風味,可管窺堂奧。

四喜烤麩
永福樓創辦人葉信清家宴復刻,七○年代的飲食貴族品味。魚麗親炙葉林月英女士,採用家傳私房食譜。有別於為求入味將生麩撕小塊的常見作法,保留完整方正。選用黑早冬菇和當令鮮筍,金針、雲耳,一一去蒂頭,不厭工繁。「烤」取「㸆」之意,文火烹燒入味收乾醬汁。火候需時乃㸆之奧義,既燒出山蔬的甜美,且隱匿干貝的鮮甜,而由一塊麵筋盡收其中,充分展現江浙菜系的隱味風格。

十香菜
永福樓創辦人葉信清家宴復刻,魚麗親炙葉林月英女士,採用家傳私房食譜。銀芽一根根掐頭去尾,梳理乾淨;其他九樣蔬菜,分別洗淨、切絲、烹炒,最後一同拌合。繁複的,細緻的,儼然女紅刺繡般紋絲不亂,考究耐性和刀工,素馨清雅的十香菜。

糟炒雞絲
孔府菜糟炒雞絲,載於林文月《飲膳札記》。書中引孔德成之語:「好的菜,一看就知道;要等吃到嘴裡方分辨好與否,那就差了!」魚麗自養香糟,煉精純雞油,將雞柳細細切絲,取各式作料入味後,熱鍋冷油,以筷子翻炒而爐口需時,醇芳裊裊,嫩滑無比,作法與品相皆細緻精巧,是雋雅的糟菜。望之素淨卻抱誠守真,需耐性刀工和細心火候,兼之歷經時間考驗存養白糟。

魚麗三蒸
珍珠丸子、蓑衣丸子、糯米丸子,往往混為一談。前東海大學校長梅可望夫人,呂素琳女士格物致知,著書《嚐過都說讚!60道我們最想念也最想學會的傳統家常菜》,以糯米工法之別,或燙或蒸或炒的種種講究,區辨三者的殊滋異味。充滿時間感的前處理,燙米要燙得剛巧,蒸米要不過不失,炒米要火候均勻,等米乾鬆要繳交耐心。取一把米灑上肉餡,托在掌心滾動輕晃,直至米粒服貼裹滿。
米食細緻逆襲,顛覆米之慣見的附屬地位,一躍而榮任為主角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之境,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,不愧米食文化的極致追求。原是湖北蒸菜的代表作,國共內戰移民遷徙,在台灣族群融合的飲食文化中,曾為熱鬧一時的館子菜,載於傅培梅等烹飪大家食譜,是已在地化的米食菜餚。

魚香羊肉
魚香是川菜的經典味型,以辣豆瓣創造出冶艷鮮美的香氣,將繁複的準備功夫盡收其中。用陳皮、白蘿蔔和甘蔗頭燉煮羊腿肉,滌去腥羶換來鮮甜。拆除羊骨,餘肉切片,澆淋酒、醬油、高湯、花椒,擱入蒸籠,大火二十分鐘。肉片移出蒸籠後,揀除花椒粒。然後把薑蒜切得細碎,加上鹽、糖、醋、酒、醬油、高湯、辣豆瓣,製成魚香的醬汁。另備白蘿蔔切丁,用羊肉高湯小火慢煨一個半小時,直至軟而不爛。上菜前,以魚香醬汁燴煮羊肉和白蘿蔔丁,少許太白粉略加勾芡,起鍋後灑上蔥花、香菜。

鰈脯芥蘭
宋蘇軾詩:「芥藍如菌蕈,脆美牙齒響。」想吃芥蘭,廚房裡要先有人願意花時間仔細撕去莖皮,耐心似禪修,脆美卻一口就沒了。張新民《潮菜天下》:「清炒芥蘭三要訣:厚朥(豬油)、猛火、香臊湯(魚露)。」《煮海筆記》:「潮州人還經常用朥粕和鰈脯來炒芥蘭。」朥粕即豬油渣,鰈脯指比目魚乾,也就是扁魚,與芥蘭同炒,多出一種「橫味」,滋味特別肥美。

臘味長年
六十年歷史,堅持吹透東北風,只在冬天開市,謹守傳統家鄉風味的湖南臘味桂來標,特製不含味精、防腐劑的臘腸配方。三肥七瘦,手切肉丁,為確認口感與肉汁,不由機器代勞,純豬腸灌製。與氣味濃烈的長年菜,相得益彰。

草菇蝦丸湯
魚麗創辦人蘇紋雯,追憶童年飲食經驗,復刻懷念的手工滋味。鮮蝦剝殼剔去泥腸,細斬為蝦泥。一團蝦泥攤在掌心裡,神乎其技一捏就是丸子一顆,化在口中盡是濃濃蝦滋味,驚豔難忘。鮮香的熱湯裡,有鮮美的蝦丸,家宴餐桌上,無疑是最幸福美好的一道湯品。

冠軍米白飯
竹北米王田守喜,桃園3號的種植先鋒,曾經蟬聯兩年全國十大經典好米,2014年全國名米產地冠軍。米的香甜,是有印象的那種甜,不必特別咀嚼回味,味蕾立刻辨識的甜。米粒歷歷分明,口感軟硬適中。現碾現送,永續農業栽培的日曬米,不使用化肥、農藥、除草劑,田間常見橙瓢蟲,出沒強韌的牽牛花。連年養地灑綠肥,翻土活絡日曬,限制稻米產量。
雅舍酸梅湯∣酸柑茶(擇一)

出色的木質調香氣,烏梅的沉香、紅豆蔻回口的後香。長時間浸泡,陶鍋兩煎萃取,草本風味完整釋出。生津止渴,潤喉舒心,清爽而無黏舌餘味,無濃重負擔感。參考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主任,張文德教授食譜,考據梁實秋《雅舍談吃》,追溯本草源流脈絡,復刻味濃而釅的配方。

客家特有茶飲名物,茶葉填入虎頭柑中,反覆蒸曬而成酸柑茶,沿襲唐宋以降「蒸而團之」的茶品形制,是台灣少數的緊壓茶之一,祛風禦寒用於養生,有陳皮輕身之功。
魚麗傳承鄭性澤之母鄭王琴仔的手藝,依循製茶古法蒸曬。混融香韻沉穩恬靜的二十年老茶新焙,添增不同的草藥。苗栗苑裡自然農法虎頭柑,皮厚汁多,酸香清甜。於蒂頭處開孔,取出果肉,揉合茶葉草藥,香氣溫婉,全數回填柑內,使之渾圓飽滿,闔頂蓋覆嚴實,以藺草繩綑緊繫結,烹蒸使能融合,緊壓使能防腐,日曬使能發酵,烘烤使能乾燥,如是九蒸九曬炮製而成,直至結實如石黝黑金亮,耗時費工。
過年供桌上祭神的虎頭柑,年後用於製茶,有拜有保庇,因此又叫平安茶。自立春至立秋,將一只酸柑馴化成一顆酸柑茶,歷時半年,時間熟成的甘美,愈陳愈香。重返先民的飲食生活智慧,茶濃色釅柑香,令人神清氣朗。

閩南芋泥
林文月《飲膳札記》:「上好的芋泥必須極油極甜極濃膩。」芋泥柔滑豐美,是魚麗年夜飯的不敗甜品。吃得再飽,胃囊都捨不得不空出位置。蒸好的大甲檳榔芋,兩重壓碾過篩,以豬油、蛋黃和二砂小火翻拌炒香,是魚麗除夕的體力活。每年一回,換好幾手,忙大半天。冬日吃芋泥,滿足溫暖,勾引人幸福地縱欲。
套餐每人份1680元,含年節服務費10%。餐費以人數計價,採合菜方式上菜,十二歲以下不計。